10月28日,在重陽節到來之際,上海健康科普大平臺“上海健康播報”舉行發布會,聚焦“健康老齡,活力晚晴”。邀請老年醫學專家介紹如何樹立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通過培養良好的日常習慣,堅持健康的行為方式,保持活力心態,擁抱高品質健康生活。

華東醫院老年科主任醫師洪維表示,從老年醫學的角度,活力老人通常是指生活能自理、重要臟器功能基本正常、慢病控制達標、營養狀況好、認知功能清晰、心態良好、積極參與家庭和社會活動的長者。
“一句話總結,活力老人就是:大病沒有,小病穩定,生活自理,健康習慣,心態年輕,融入社會。”洪維說。
她也從吃得好、睡得香、動得勤、想得開這幾個方面來介紹了老年人要做好主動的健康管理。老年人可以進行一定的有氧運動,最簡單的就是快走,每天7000步左右;也要保持一定的抗阻運動,訓練肌肉,如靠墻俯臥撐、八段錦。運動要持之以恒,每天至少30分鐘,循序而進、量力而行。
“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對老年人很重要,多參加團體活動,比如唱歌、跳廣場舞、旅游、讀書會等,建立自己的老年社交圈;有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參加老年大學、社區健康講座等。”洪維表示。
華東醫院院長保志軍介紹了人工智能在老年醫學領域的應用進展。他表示,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算法與可穿戴設備,可以實時收集老年人的多維度生理與行為數據,將這些數據定期反饋給老年人,比如提醒“今日步行量未達標”、“睡眠碎片化較嚴重”,便可讓他們清晰掌握自身健康狀況,調整生活方式,從被動等待就醫轉向主動預防管理。
他表示,華東醫院也正在開展實踐探索,試點布局適配未來居家場景的數據采集設備,同時聯動企業整合各方技術優勢,共同打磨更貼合老年人需求的健康管理方案。
他介紹說,隨著技術不斷成熟,未來健康管理將突破醫院場景的限制,實現居家化檢測。老年人無需頻繁往返醫院,在家中就能完成基礎健康檢測,數據實時同步至智能系統。系統會結合人工智能分析,對健康風險進行分級。若只是輕微指標異常,會推送運動處方或膳食建議;若發現潛在高危風險,便會對接社區醫療資源或提醒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
“當醫院作為核心樞紐,串聯起居家、社區的健康數據網絡,就能形成‘早期篩查-精準干預-風險預警’的閉環,讓老年人的健康得到更全面保障,也能有效降低急危重癥發生率,減輕醫療系統壓力。”保志軍說。
(中國日報上海分社 記者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