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全球供應鏈變革的試驗場》作者單靖、張喬楠從全球視角出發,以供應鏈為理論框架,中歐班列為實踐案例,結合對從業者和相關者深度訪談,對中歐班列的發展歷程、未來發展趨勢以及融入全球供應鏈變革進行系統闡述和研判。此書對中歐班列可持續發展,繪制細膩“工筆畫”,講好中國“一帶一路”故事,助推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在世界貿易中,海運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由于中歐班列具有安全快捷、高效經濟、綠色環保、全天候等特點,目前以三分之一的海運時間、五分之一的空運價格,吸引了大量客戶,受到了市場的青睞,優化了運輸結構和產業布局,為中歐經貿往來提供了有力支撐,已成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系最為緊密的路徑,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扎實落地最成熟的典范。
作者把握歷史脈絡,娓娓道來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的古絲綢之路開辟了新商道,創造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中歐班列的誕生,給沿線國家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成為亞歐物流陸路運輸的重要骨干;改變著城市命運,中國重慶、德國杜伊斯堡等城市國際產能合作發展迅速,擴大了當地就業;努爾肯特和霍爾果斯口岸城市經貿欣欣向榮。書中通過生動例子,講述成都、鄭州、武漢和義烏等中歐班列從業人的夢想,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這些中西部城市變成了經濟高地,深入影響著人民社會生活,使古絲綢之路升華為新絲綢之路。
為促進中歐班列發展,書中系統梳理了中歐班列發展規劃、合作協議和機制保障。2016年6月,中國鐵路正式啟用中歐班列統一品牌標識;同年10月,發布首個頂層設計《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2017年4月,在中國鐵路總公司主導下,中國、白俄羅斯、德國、哈薩克斯坦、蒙古國、波蘭、俄羅斯7國正式簽署《關于深化中歐班列合作協議》;2017年5月,成立中歐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
“條條大路通羅馬”,作者提出中歐班列積極開辟新線路,廣袤的中東歐地區將是下一片藍海。匈塞鐵路、中歐陸海快線等打通了中歐貿易的國際通道,“三海港區”讓中東歐實現海陸體系;在這條動脈上,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商品、資源、成果等實現共享。
今天,中歐班列面對很多挑戰,諸如沿線國家政策協調,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運營管理一體化以及信息智能化建設等問題;明天,機遇大于挑戰,融入全球供應鏈,推進數字化轉型以及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將是中歐班列未來希望,這正是《中歐班列——全球供應鏈變革的試驗場》帶給讀者和行業的啟迪和震撼。
2019年10月21日
(作者:王德榮,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