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喜提熱搜的“竇鵝冤”,讓大家再次注意到老干媽背后的女人——剛以90億元身價位列《2020新財富500富人榜》第350位,73歲的陶華碧。
圍繞老干媽的關鍵詞是:孤兒寡母,目不識丁,40多歲才創業,一瓶辣椒醬闖江湖。簡直是硬核人生。可硬核如老干媽居然也沒能上榜福布斯白手起家女性超級富豪榜!

那這個榜單到底都哪些乘風破浪的超級女性富豪?我們一起來盤盤吧。
上榜的超級女富豪們
周群飛出生在湖南一個貧困家庭,曾在家務農以維持全家生計。后來,她南下到廣東省的一家工廠打工,白天打工,晚上在深圳大學上夜校,學習商務和計算機課程。她用在手表廠打工的積蓄創辦了自己的公司,2015年身價達到53億美元,成為全球白手起家的女首富。
她的財富積累源自她創辦的生產玻璃防護視窗的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擁有60000名員工,市值達120億美元。

雷菊芳出生在甘肅省,是中國西北部較為貧窮的省份。她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真空物理學專業,在發明了藥品和食物真空包裝的新技術后,獲得了副教授職稱。在一次去西藏的旅途中,她為西藏傳統中草藥所吸引。
1995年,她成立了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她在物理學和工程學方面的專業技能,開發富有神秘色彩的藏藥。她的公司設有一個研發中心和三個工廠,為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北美和南美市場生產中草藥制品。其個人財富達到15億美元。

雷菊芳
在大多數國家,女性往往是靠繼承家產而致富的;而在中國卻不同,大部分女性富豪都是白手起家。周群飛和雷菊芳的非凡之處在于,她們從零開始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2014年,新興市場白手起家的富豪中,女性占比不到3%。排名前五的女性富豪有伊里斯·馮特博納、楊惠妍、伊娃·貢達·里維拉、何超瓊和陳麗華。其中四位是通過繼承而獲得的財富,兩位來自拉丁美洲(智利和墨西哥),兩位來自中國大陸,一位來自中國香港。排名第五的陳麗華是中國房地產企業富華國際集團的創始人。
發達國家白手起家的女性富豪同樣非常少,占比也不到3%。排名前五的女性富豪有克里斯蒂·沃爾頓、利莉亞娜·貝當古、艾麗斯·沃爾頓、杰奎琳·馬爾斯和吉娜·萊因哈特。
她們的財富都是靠繼承得來的,而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吉娜·萊因哈特得益于她自有企業的快速發展,實現了財富的爆發式增長。
吉娜·萊因哈特
中國與美國的女性超級富豪
2014年,世界上38位白手起家的女性富豪中,16位來自美國(占全美白手起家富豪的3.2%),8位來自中國內地(占中國白手起家富豪的5.2%),2位來自中國香港,3位來自英國,安哥拉、巴西、意大利、哈薩克斯坦、韓國、中國澳門、尼日利亞和俄羅斯各有1位。時間回到2001年,全球白手起家的富豪中只有3位女性,且都來自發達國家。
即便是女性富豪,她們也并不像男性富豪那樣富有。新興市場白手起家的富豪中,女性富豪的平均凈資產比男性要少11億美元;而在發達國家,這一差距甚至更大,達到17億美元。
在各種類型的富豪中,女性還是太少,缺乏足夠的代表性。
白手起家女性富豪的行業分布
發展中國家白手起家的女性富豪中,有一半集中在金融行業,這一數字明顯高于男性富豪在該行業的比例(35%)。
相比之下,發達國家女性富豪在金融領域的比例較小。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為新興市場的金融行業主要是房地產領域,而發達國家的金融行業主要是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領域。
在貿易和非貿易領域,女性往往更多活躍在傳統上與自身興趣相關聯的行業,比如時尚和醫療保健,而較少投身于需要大量啟動資本的領域,比如機械制造。
2014年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中白手起家的男性和女性富豪財富來源(%)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新興市場,女性在資源集中的領域(通常與政府相關聯)都表現不佳,這意味著女性可能被排除在某些組織網絡之外。
在政治相關領域中,企業創始人名單中只有19名女性(美國12人、中國4人、歐洲3人)。即使在這一精英階層內部,絕大多數女性也是和丈夫或兄弟一起創辦企業,只有6位女性是通過獨自創業致富的。
為什么白手起家的女性富豪這么少?
女性富豪如此之少,可能的原因是,在產品開發的各個層面都存在歧視和排斥現象,女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拓展新商業巨頭經濟。
美國女富豪薩拉·布雷克里的創業故事就突顯了女性面臨的困難,她是美國女士內衣品牌Spanx的創始人。

薩拉·布雷克里
她花了兩年時間來開發產品,白天上班,晚上推銷她的產品。她親自打理生意的各個環節,為了確保銷售,甚至要自己去親自檢查產品在百貨公司商店中的擺放位置。
當另一位女性富豪奧普拉·溫弗瑞向人們宣稱Spanx是最受歡迎的產品時,布雷克里才迎來了業務上的重大突破。布雷克里將公司留存收益中的大部分都投入到產品研發中去。直到今天,她仍擁有公司100%的股份。

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自己也是一位女性企業家
在這些故事中,獲得成功的女性基本都有三個共同特點:
一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堅強毅力
二是幸運地遇到一位重要的合作伙伴,幫助自己找到了通向潛在客戶的渠道
三是很有限的融資
這些特征在許多女性富豪的創業故事中都有所體現。
基蘭·瑪茲穆德-肖是印度唯一的白手起家女性富豪,她的成功之路也離不開緣分的青睞。

基蘭·瑪茲穆德-肖
在印度傳統一直以男性為主導的釀酒行業中,經過多年的努力成為釀酒師后,她機緣巧合地遇見了一位愛爾蘭企業家。這位企業家正希望將生物科技引入印度,并說服她從啤酒行業轉向酶生產行業。所有的銀行都拒絕了她的貸款請求,最后她終于在一次社交活動中獲得了第一筆外部融資。
融資難,意味著在獲得助力企業發展為全球巨頭的大型投資之前,企業都必須首先依靠自身發展壯大。融資對企業創始階段來說很重要,尤其是在啟動資本較高的行業。
研究表明,即使在美國,女性企業家獲得外部融資的機會也比男性要少得多。研究女性創業的“戴安娜項目”顯示:盡管20世紀90年代世界范圍內的女性創業率一直處在歷史最高水平,但她們獲得資本助力企業發展的能力非常有限。

擁有的商業關系越多,迎來突破的機會就會越大。然而,與男性相比,女性往往與同行的聯系更少。
在各個國家,女性在企業高層管理和董事會成員中的占比較少,在商業協會中頗為邊緣化,只有極少的女性在政府高層任職,而在與商業相關的領域更是寥寥無幾。
為什么中國會不同?
中國女性創業者相對成功,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個重要因素是文化,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情況不同,絕大多數中國女性都會參加工作。與美國類似,中國女性勞動力幾乎占總勞動力的一半。
根據世界銀行2012年的數據,中國和美國的工作女性人數為男性的82%。中國的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為雷菊芳這樣具有創新能力的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此外,中國很多民營企業都會把留存收益再投資,用于企業發展,因此,對于資金雄厚的企業來說,女性創業者所面臨的競爭壓力會相對小一些。
女性創業者之間的相互扶持
展望未來,鼓舞人心的是,那些女性富豪經常會幫助其他女性創業者。
美國女性富豪薩拉·布雷克里和湯麗·柏琦把她們的成就歸功于美國著名的女性富豪奧普拉·溫弗瑞,后者為她們產品的背書成為其企業發展的轉折點,這也凸顯了商業人脈的重要性。
奧普拉不僅幫助美國國內的女性創業者,而且也在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其他國家的女性,她名下的基金主要致力于資助南非的女性創業者。
柏琦和布雷克里都加入到她的隊伍之中,湯麗·柏琦基金會(Tory Burch Foundation)和布雷克里名下的振作基金會(Leg Up Foundation)都通過貸款或培訓的方式來支持女性創業者。

湯麗·柏琦基金會
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是美國排名第二的女性富豪,她同樣關心女性問題,她所著的暢銷書《向前一步》(Lean In),旨在指導女性如何通過自身努力來創造職業晉升和事業成功的機會,以及如何充分利用企業和政府在鼓勵女性領導力方面的政策。

謝麗爾·桑德伯格
在美國之外,也有許多女性富豪致力于支持婦女和兒童事業。佛羅倫索·阿拉基嘉(Folorunsho Alakija)是尼日利亞最富有的女性,她創辦了木槿基金會(Rose of Sharon Foundation),為寡婦提供創業津貼,為孤兒贊助獎學金。
雷菊芳在西藏創辦了培養醫生的學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貧困家庭。莉莉安·貝騰科特(Liliane Bettencourt)和她的兄弟姐妹創辦了一家慈善機構,專門資助飽受戰火摧殘的孩子。
J.K.羅琳(J.K.Rowling),《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作者,由于為幫助婦女和兒童的慈善事業而捐助了大量個人財富,結果從2012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落榜。

J.K.羅琳
在大型企業的企業家當中,女性極度稀缺。美國和中國相對表現較好,但即使在這兩個國家,白手起家的男女富豪比例也超過了9∶1。
缺乏商業人脈和融資困難,可以解釋為何大型企業的女性領導者常常是鳳毛麟角。
女性更傾向于開創以女性客戶為主要消費群體的商業項目,包括時尚、美食、健康和服務行業。女性企業家在這些行業的人脈更廣,同時,在創業初期并不需要巨額融資。
相反,在機械、電子和對沖基金領域的女性創業者幾乎為零。
女性創業者的缺乏不僅不利于社會平等,而且會影響資源的配置效率。
推薦閱讀

《商業巨頭經濟》
【美】卡羅琳·弗洛因德 著
中信出版集團出版